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九十六年,位於南海北部海域的東沙群島,東沙群島是東沙環礁唯一露出海面的陸礁島嶼,範圍由珊瑚環礁和位於環礁西側缺口的東沙島,及水面下的南北衛礁所組成,其向外延伸12海浬皆屬於國家公園境內,是為臺灣首座海洋型國家公園。東沙群島共有三個珊瑚環礁:東沙環礁、南衛灘環礁和北衛灘環礁。
東沙環礁古稱「月牙島」,由潟湖和珊瑚礁臺所組成直徑約25公里,面積500平方公里,環礁周圍的礁臺在低潮時大部分會露出或接近水面,環礁內由水深16公尺的潟湖和灘洲組成,是典型的環礁地形,包含礁臺、潟湖、沙洲、淺灘、水道和島嶼等地形。在環礁的西北尖角及西南尖角各有一天然缺口,即所謂的南、北水道,水道寬約為20公尺左右,兩水道是潮流出入潟湖的主要通道,當漲潮時,潮流會帶入一些沉積物,使得潟湖近幾年來日漸變淺;南衛灘和北衛灘礁體呈橢圓形,沒入水中,無島礁出露,是一種沉水環礁。
東沙島上無定居之居民,但因其戰略地位和位置的重要性,長年均有軍事單位的駐守,島上有一處精神堡壘,形式獨特,為日治時期所遺留的建築,民國七十八年內政部在此立了南海屏障碑,碑上敘說此區的戰略位置、地形和氣候等,民國八十一年另建漢疆唐土碑,具有宣示主權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