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太魯閣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七十五年,位處於臺灣東部,座落於花蓮、臺中和南投三縣市,東起清水斷崖,南有奇萊連峰與太魯閣大山,西有合歡山群,北有南湖大山,面積共計92,000公頃,境內崇山峻嶺、地勢高聳,其中2,000公尺以上的山地占園區面積約二分之一,且屬於「臺灣百岳」的高山便占了二十七座。

太魯閣地區的地質以變質岩為主,主要有大理岩、片岩、片麻岩和千枚岩,其中大理岩是臺灣已知出露最古老的岩層,由石灰岩變質所形成,經數次造山運動逐漸露出地表,貫穿整個園區的太魯閣峽谷兩側邊坡即是由大理岩構成,太魯閣峽谷為立霧溪切割而成的深V型河谷,因臺灣的板塊運動,使陸地和山脈不斷抬升,加上立霧溪豐沛的河水所帶來的強烈下切的侵蝕力量,和大理岩質地堅硬不易受侵蝕的特性,造就了壯闊的峽谷景觀。

太魯閣國家公園

居住於此的太魯閣族(Truku)原為泰雅族中的賽德克亞族,在民國九十三年經原住民族委員會公告正式成為原住民第十二族,日治時期日本人稱他們為Toroko,居住地名也以此稱之,戰後沿用,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名稱即由此而來。國家公園內第一條官方修築的道路,即是清代開山撫番政策之下,開闢的北、中、南三線中的北路,也就是現今的蘇花古道,現已不再提供交通運輸使用,但留有步道可供民眾健行,太魯閣國家公園可說是一座結合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