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七十三年,是臺灣第一座國家公園,位於恆春半島上,全境皆在屏東縣內,三面環海,其範圍包括陸域和海域兩地帶,陸域面積約18,084公頃,西側由龜山往南直至紅柴台地崖與海濱地帶,南部從龍鑾潭南面之貓鼻頭、南灣、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鵝鑾鼻,東部沿著太平洋經佳樂水,北到南仁山區。海域面積約15,206公頃,由南灣海域及龜山經貓鼻頭、鵝鑾鼻,北至南仁灣間,距海岸一公里內的海域所組成。
墾丁國家公園位處於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且有黑潮流經,海水恆溫在18°C以上,鹽度在千分之28到38之間,日光充足,無大溪流沉積物排放,海域清潔,具有適合珊瑚生長的溫暖海域,是臺灣唯一一個具有珊瑚礁地形的國家公園,計有250種以上的石珊瑚和種類稍少的軟珊瑚,墾丁的珊瑚礁沿著恆春半島邊緣分布,也就是珊瑚礁地形分類上的群礁;熱帶性氣候造就此區豐富的生態多樣性,植物生態相可分為海岸植物群落和山地植物群落,海岸植物有水莞花、馬鞍藤、草海桐、黃槿、棋盤腳樹和蓮葉桐等,而山地植物包含螢蘭、印度鴨嘴草、虎皮楠、恆春石斑木、季風林、海岸林與原始林等,種類繁多。海洋生態方面,有雨傘旗魚和鬼頭刀等具經濟價值的魚類,也有蓋刺魚、雀鯛、隆頭魚、粗皮鯛等色彩鮮豔、適合觀賞的魚類,貝類有146種,藻類有134種,是最佳的自然生態教室。
不僅自然生態豐富,其古蹟文化也有其特色,原住民舊社遺址的南仁山石板屋和光緒元年興建的鵝鑾鼻燈塔皆已列入保護區予以保存。